基于大家的咨询,我们汇总了这份常见高血压治疗误区
本文由爱睿智/卓智内科医生团队提供
本文作者 | 严利兰
十余年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经验。擅长心血管各类急慢性、重症疾病的诊治及健康管理,同时熟悉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学科常规疾病的诊治。
高血压,这一普遍的慢性健康问题,治疗过程不仅需要耐心坚持,更是要方法得当。
然而,在我们日常与客户的咨询互动中,发现许多患者不知不觉就陷入了误区。有些误区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暗藏着巨大的恶化风险!
为此,基于在咨询中观察到的常见误区,我们梳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清晰辨识,避免重蹈覆辙,最终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情,享受高品质生活。
误区一
不遵医嘱,随意用药
1
“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甚至擅自停药;
迷信某些偏方、秘方,认为这些方法能够根治高血压,从而放弃正规的药物治疗……”
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误区二
过度依赖药物治疗
2
“只要按时服药就万事大吉,不用委屈自己的嘴巴控制饮食!”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用药虽重要,但非万能!
高血压治疗,是涵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善、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的。
以下饮食注意事项虽是老生常谈,但仍有必要强调:
正确的运动也十分重要。缺乏运动降低身体机能,增加高血压风险;但运动不当,如过度剧烈或时间过长,可能适得其反。
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也可咨询您的家庭医生,获取个性化的饮食/科学运动建议。
误区三
不了解药物副作用及禁忌症
3
某些高血压药物存在明确的禁忌症,在用药前需详细了解,如属禁忌人群,务必避免使用!
高血压药物可能产生头痛、水肿、心悸等副作用,需提前了解并密切观察自身反应。若出现副作用,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也再次提醒强调:切勿自行购药或听信非专业建议,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问题!
误区四
忽视定期随访和检查
4
有些高血压患者长期不测量血压。定期血压测量是了解血压控制情况的关键,长期不测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而不自知,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有些患者长时间不复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情的变化,原先的治疗方案可能不再适用。此外,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也可能会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重视血压的测量和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误区五
忽视个体化治疗原则
5
“我有个朋友,吃药血压控制得很好,我可以直接套用他的用药方法,这样就不用自己跑医院了。”
简单粗暴套用他人的用药方法不可取!
治疗方案因人而异。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因素,都会影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反应。
而且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肾病等疾病,不同人具体情况不一样,再加上降压药物可能产生副作用,医生会关注每一个患者具体症状表现,以及对药物副作用的反应、耐受性等,给予个性化的用药建议。
误区六
忽视高血压急症的识别和处理
6
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急性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急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病进展往往较为迅速,预后较差。因此一旦出现以下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误区七
忽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7
高血压患者在面对疾病和治疗时,需要得到医生、家人和社会的心理支持。若缺乏心理支持可能导致患者信心不足,难以坚持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这些服务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以上内容仅做科普不做诊断。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家庭医生或前往门诊咨询,获取个性化的高血压管理建议。
* 本文由爱睿智/卓智内科医生团队提供
如有侵权,请与后台联系,做删除处理
文章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般健康信息
个人医学问题请及时向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