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把手教你选择体检项目!为自己为家人收藏!
本文由爱睿智/卓智内科医生团队提供
本文作者
周敬 卓智医疗医生、
临床内科学硕士,主治医师/全科医师,高级健康管理师,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慢性病及亚健康调理及治疗。
自从卓智门诊钜惠体检月活动开展以来,陆续有新老客户前来体检。在与大家进行体检前的问诊以及体检后的解读体检报告时,发现很多人其实是缺乏基本的体检知识,不知道做这些检查项目的目的,也不知道报告上那些专业名词、指标意味着些什么。
今天,我就对几个主要的体检项目进行解读,希望大家能掌握一些基础但重要的体检知识,树立正确的体检观,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
这次的文章是硬核科普,大家可以收藏起来反复翻看。也可以转发给亲朋好友,让更多人懂得相关知识。
Q
肝功能检测项目很多,如何选择?
肝脏在人体蛋白质、糖、胆红素和胆汁酸、维生素及激素等物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通过对这些代谢物质的检测,可以了解有无肝脏病变,以及评估其受损情况和功能状态。
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体检报告中肝脏功能检查的三个方面,希望能帮助大家在选择体检项目的时候合理选择肝功能检查。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关于蛋白质检测有以下几项: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简单来说,血清总蛋白就是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总和。
几乎所有血浆中的蛋白都是在肝脏合成的,所以血浆中蛋白的含量可以说明肝脏的物质合成能力如何。
但由于人体肝脏的代偿能力极强,所以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出现上述指标的变化,所以此类指标更有利于慢性肝脏疾病的评价。
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检测
关于胆红素检查有以下几项:总胆红素(STB)、间接胆红素(UCB)和直接胆红素(CB)。简单来说,总胆红素就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胆红素与进入肝脏处理的胆红素处于动态平衡,血中的胆红素含量相对稳定。
当胆红素的含量发生变化时,可以及时提示肝脏功能状态的变化,包括肝脏摄取能力下降、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肝脏分泌排泄能力下降等。
胆汁酸也是胆汁的主要成分,血清胆汁酸的测定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摄取、分泌功能。
当胆汁酸的含量异常时,比其他指标可以更敏感地提示肝脏的损伤,比如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道梗阻等。
酶学检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AST):存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内,而且以肝脏的分布最多。
在正常情况时,这两个转氨酶血清含量很低;肝脏损伤时,它们被大量释放入血,血清中转氨酶浓度发生变化。
对于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异常的情况,提示存在肝细胞的损伤,而这种损伤可能是暂时性的,如劳累、药物性肝损伤、饮酒等,消除上述诱因之后,可以恢复正常;也可能是某些肝脏疾病的表现,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分别存在于肝细胞膜和胆管细胞。
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变化不明显,但是如果肝脏的胆汁排泄出现梗阻引起胆汁瘀积,ALP和γ-GT由于液体压力的影响逆流入血,引起二者血清浓度的升高。
另外,在肝脏发生恶性肿瘤时,由于细胞的恶变,ALP和γ-GT的生成增多,同样引起二者血清浓度的升高。
Q
血脂检测选择哪些?
血脂是血液中含有的脂类总称。
一般来说,血脂检查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
在血脂检查指标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的数值越高,越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如果再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那么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
血脂检测注意事项
✔ 患者检查前至少2周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
✔ 采血前3天避免进食高脂饮食;
✔ 24小时内不饮酒,不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 重测血脂时至少要相隔1-2周再测,以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实验室误差或个体变异造成的假象;
✔ 同一个体甘油三酯(TG)的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TG值可能有较大差异。
Q
肺部肿瘤筛查项目怎么选择?
我们卓智门诊体检的肺部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胸片和肺部CT检查。
胸片
胸片用于普通的常规检查,不建议用于肺部恶性肿瘤的筛查。
低剂量螺旋CT筛查
我国推荐肺癌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我国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 吸烟≥400年支(或20包年),或曾经吸烟≥400年支(或20包年),戒烟时间<15年;
● 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 、铍 、铀 、氡等接触者);
●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 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尤其一级亲属家族史;
● 此外,还需考虑被动吸烟、烹饪油烟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
Q
幽门螺杆菌检测有哪些?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早在1994年WHO就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人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萎缩、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危险因素,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上述疾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最新研究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帕金森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种疾病具有相关性。
以下表格列举了目前卓智门诊最常用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供您体检时进行选择参考:

Q
早期胃癌筛查需要做哪些检查?
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资料,并参照《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确定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条者:
●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 肥厚性胃炎、 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对于以上胃癌筛查的目标人群,可以直接选择胃镜检查,或者进一步完善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查、胃泌素-17检测,再请专业医生根据胃癌筛查评分系统,针对中危和高危人群,建议进一步完善胃镜检查。
Q
哪些人群需要做直结肠癌筛查?
根据我国国情及结直肠癌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直结肠癌推荐筛查对象:
● 人群筛查:50-75岁人群,无论是否存在报警症状。
● 伺机筛查:无症状一般个体,参照人群筛查年龄范围,可酌情放宽;有症状特别是有结直肠肿瘤报警症状的个体(报警症状是指有便血、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等),不作年龄限制。
早期直结肠癌的筛查方法与频次
粪便隐血试验:每年1次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检查
粪便DNA检测:每1-3年1次检测
结肠镜检查:每5-10年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
Q
乳腺癌筛查人群及筛查项目有哪些?
筛查人群
45~69岁的一般风险女性,推荐规律性筛查。
40~44 岁的一般风险女性,应有机会接受筛查。
年龄<40 岁的一般风险女性,不推荐规律性筛查。
年龄>69 岁的一般风险女性,身体健康且预期寿命>10年,如有意愿,应有机会接受筛查。
存在早发乳腺癌家族史且自身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高危风险女性,筛查起始年龄可提前至35岁。
其他乳腺癌高危风险女性,筛查起始年龄可提前至40岁。
乳腺癌筛查项目
乳腺X线筛查可用于一般风险女性的主要乳腺癌筛查方法,每2年1次乳腺X线筛查。
乳腺超声筛查用于无早发乳腺癌家族史或不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40-44岁的其他乳腺癌高危风险女性的筛查;每年1次乳腺超声筛查。
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筛查用于45岁以后无早发乳腺癌家族史或不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其它乳腺癌高危风险女性的筛查;每年1次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筛查。
Q
宫颈癌筛查项目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包括细胞学筛查法、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技术、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法,在卓智门诊体检可以选择HPV23基因分型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涂片检查。其中,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更优于宫颈涂片检测。根据《指南》推荐——
● 我国宫颈癌筛查起始年龄在25-30岁有性生活的女性。
● 65岁及以上女性,若既往10年内每3年1次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或者每5年1次连续2次HPV检测阴性,无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史,则不需要继续筛查。
● 对于HPV疫苗接种者,与非接种者一样,需要定期接受子宫颈癌筛查。
● 对于1年内未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有妊娠意愿的女性,应在孕前检查时进行宫颈癌筛查。
● 对于宫颈癌筛查结果阳性或者异常者,需要接受阴道镜检查或者组织病理学诊断。
Q
为什么要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 tumor marker )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反映肿瘤的存在和生长。
通过化学、免疫学以及基因组学等方法测定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诊断、疗效和复发的监测、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我们卓智门诊也有开展多项通过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不同的肿瘤,其所检查的标志物也有所区别,有客户表示分不清楚,下面我整理了一张表格,方便大家查看:

【参考文献】
*本文由爱睿智/卓智内科医生团队提供,仅做科普不做诊断,如果还有疑问,请咨询您的家庭医生。